
NEWS CENTER
新聞資訊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1.綜合說明
1.1用地簡況
1.1.1項目基本情況
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于天津市空港經濟區瑞航路18號,廠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4′56.390″,北緯39°06′554.870″。項目東側為瑞航路,南側為天津奧港汽車部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側為天津新萬進實業有限公司,北側為沃施萊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工程總占地1.188hm2,均為永久占地,包括建構筑物區、道路硬化區、綠化工程區占地。臨時堆土區布置于項目區內部,占地0.18hm2,施工生產區布置于項目區內部,占地0.09hm2。工程總挖填方量14000m3,挖方量7000m3,填方量7000m3,無借方無棄方。
結合用地前期規劃及現場調查及周邊已建成項目情況,本地塊施工建設擾動地表面積共計1.188hm2。預計地塊總投資23000萬元,資金來源根據實際情況籌措,一般為國內銀行貸款、自籌及其他資金。
根據地塊情況及現有的工作安排,工程施工工期按7個月預估,預計于2023年6月開工建設,2023年12月完工,總工期為7個月。
1.1.2工程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2023年1月,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編制了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023年1月,業主編制完成了《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簡介》。
2023年2月,業主委托天津華夏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承擔本項目設計工作。
2023年3月31日,業主取得了天津港保稅區行政審批局關于本項目的企業投資備案信息。
2023年4月,受業主委托中和佳源(天津)環??萍及l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承擔本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編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組成了本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編制工作組,在對項目前期工作進程和設計成果行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2023年4月對項目進行了調查和實地踏勘,并編制完成《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1.1.3自然簡況
工程區位于濱海新區,屬于華北平原北部,地勢低平,為沖積平原和海積沖積平原地貌。地勢起伏較小,地形較為平坦,地面高程在2.05~4.80m,區域地勢南高北低。
項目區氣候類型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濱海新區氣象觀測資料,多年平均氣溫12.2℃,極端最高氣溫38.0℃,極端最低氣溫-20.5℃,≥10℃積溫4000℃;多年平均降水量549.8mm,最大降水量為1987年的747mm,最小降水量為1989年的244.5mm,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738.3mm;最大凍土深度60cm;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多年平均風速為3.1m/s,全年主導風向為SSW,最大風速19.0m/s,大風日數41.9d。項目區土壤主要為鹽化濕潮土,項目區植被屬暖溫帶半濕潤落葉闊葉林帶,林草覆蓋率約為25%。
1.1.4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況
根據天津市土壤侵蝕的相關調查資料,本項目土壤侵蝕類型主要為水力侵蝕,屬微度侵蝕,土壤侵蝕背景值為180t/(km2•a)。本項目屬于北方土石山區,根據《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中關于土壤水力侵蝕強度分級標準,容許土壤流失量為200t/(km2•a)。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013〕188號)及《市水務局關于發布天津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公告》(津水農〔2016〕20號)等相關資料,項目區未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水功能保護區、保留區、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重要濕地等。項目區不屬于國家級和天津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治理區,同時也不屬于其他水土保持敏感區域。項目區位于城市區域,屬于天津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
1.2編制依據
1.2.1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天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1.2.2部委規章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1995年水利部第5號令發布,2005水利部令第24號修改,2017年水利部令第49號修改)。
1.2.3規范性文件
(1)《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013〕188號);
(2)《關于頒發〈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和定額〉的通知》(水總〔2003〕67號,2014年修訂);
(3)《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規程(試行)〉的通知》(辦水?!?015〕139號);
(4)《水利部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的通知》(水?!?017〕365號);
(5)《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水?!?019〕160號);
(6)《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水?!?020〕161號);
(7)《市水務局關于發布天津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公告》(津水農〔2016〕20號);
(8)《天津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市水務局);
(9)《市水務局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實施意見的通知》(津水政服〔2019〕1號);
(10)《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0〕8號);
(11)《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
1.2.4技術標準、規范
(1)《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
(2)《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
(3)《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51240-2018);
(4)《水土保持工程調查與勘測標準》(GB/T51297-2018);
(5)《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范》(GB51018-2014);
(6)《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
(7)《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8)《生產建設項目土壤流失量測算導則》(SL773-2018)。
1.2.5相關技術文件及資料
(1)《天津市統計年鑒(2019)》;
(2)其他相關資料。
1.3設計水平年
本項目工期為2023年6月~2023年12月,總工期6個月。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工程屬建設類項目,方案設計水平年為工程完工后的當年或后一年,本方案設計水平年取完工后一年,即為2024年。
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本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應為項目永久征地。因此,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為工程施工建設全部占用區域,面積為1.188hm2。
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面積匯總表見下表。
表1.4-1 水土流失防止責任范圍面積統計表 單位:hm2
序號 項目組成 小計 占地性質 占地類型及面積(hm2)
其他土地(裸土地)
1 建構筑物工程 0.618 永久 0.618
2 道路硬化區 0.1 0.1
3 綠化區 0.47 0.47
4 施工生產區 (0.09) (0.09)
5 臨時堆土區 (0.02) (0.02)
合計 1.188 / 1.188
1.5水土流失防治目標
1.5.1執行標準等級
根據《全國水土保持區劃(試行)》的劃分,本地塊所在區域屬于北方土石山區;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013〕188號)及《市水務局關于發布天津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公告》(津水農〔2016〕20號),地塊所在區域不屬于國家級或天津市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或重點治理區,但屬于天津市水土保持規劃中確定的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因此,水土流失防治執行北方土石山區一級防治標準。
1.5.2防治目標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應達到下列基本目標:
(1)項目建設范圍內的新增水土流失應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2)水土保持設施應安全有效;
(3)水土資源、林草植被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與恢復;
(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護率、表土保護率、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六項指標符合《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的規定。
本地塊執行北方土石山區一級標準,地塊所在區域屬于半濕潤地區,確定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復率不作調整;地塊位于城市區域,因此渣土防護率相應提高1%、林草覆蓋率應提高2%;地塊總體為微度侵蝕,土壤流失控制比取1.1。經過現場勘查及實際情況調查,地塊區域內無可利用表土,表土保護率不做要求。綜上,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除表土保護率之外,本方案設計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值為:水土流失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護率98%,林草植被恢復率97%,林草覆蓋率27%。
表1.5-1 北方土石山區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
防治目標 一級標準 修正值 采用標準值
施工期 設計水平年 土壤侵蝕強度 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 城市建設區 施工期 設計水平年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5 0 0 0 * 95
土壤流失控制比 * 0.9 0 +0.2 0 * 1.1
渣土防護率(%) 95 97 +1 / 0 95 98
表土保護率(%) 95 95 / / / / /
林草植被恢復率(%) * 97 0 0 0 * 97
林草覆蓋率(%) * 25 0 0 +2 * 27
1.6水土保持評價
1.6.1用地選址評價
本地塊位于天津空港保稅區,地塊所在區域未涉及國家級生態脆弱區、泥石流易發區等易引起嚴重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的區域,不占用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和重點試驗區,不涉及飲水安全、防洪安全、重要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擾動地表和植被損壞范圍,加強施工管理,優化施工工藝,在監督后落實水土保持方案,確保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用地建設是可行的。
本地塊選址(線)滿足或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中有關規范性文件中的規定。因此,地塊選址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約性因素。
1.6.2用地占地評價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的相關規定,結合地塊周邊實際情況,現階段周邊市政道路及配套設施完善,地塊施工期間的活動、材料及設備運輸可充分利用場外既有道路,無需在規劃用地范圍外另行設置臨時道路及相關配套設施,有效地減少了占地面積,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
地塊規劃施工生產生活區和臨時堆土區位于地塊用地紅線范圍外,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擾動地表面積,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按照規劃用地性質及建設內容,地塊施工結束后,永久占地中除被建筑物、地面硬化覆蓋外的占地均采取綠化措施,可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復其原有功能。
通過以上分析,本地塊施工布置緊湊,地塊占地面積為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1.188hm2。在滿足主體工程要求下盡可能減少地表擾動、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1.6.3用地建設評價
根據工程規劃用地及建設內容,參考周邊類似項目總平面規劃,地塊總體布局要做到疏密有致,在總體布局上充分考慮水土保持要求的少占地、少擾動的理念,滿足水土保持要求。
主體工程設計了雨水排水管網、透水磚工程、綠化工程、種植土回填,車輛沖洗槽等措施;實際施工中又采取了土地整治、防塵網苫蓋、臨時排水溝、臨時沉沙池等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
本地塊從水土保持角度來講,不存在限制地塊建設的水土保持問題,符合水保相關規定,地塊建設是可行的。
1.7水土流失預測結果
用地擾動地表總面積為1.188hm2,無損毀植被面積。地塊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為18.12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總量13.514t,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總量4.606t。新增土壤流失總量共12.7762t。
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由于擾動了原地貌,加劇了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將對當地的水土資源及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加劇水土流失;污染環境;由于原有的自然地貌嚴重破壞,施工裸土地增加,降低土壤入滲能力,土壤侵蝕模數及徑流模數增加;影響生態自然景觀。
因此,必須針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保障主體工程建設和運行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1.8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成果
本地塊所處地貌全部為平原區,因此,經分析調查,本方案將整個地塊劃分為建筑物工程區、道路硬化區、綠化工程區、施工生產區及臨時堆土區共5個防治分區,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防護措施。
(1)建筑物工程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3000m2(實施位置:裸露區域)。
(2)道路硬化區
①工程措施:雨水排水工程160m(實施位置:道路區域)透水磚工程222.74m2(實施位置:人行道、停車位區域);
②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500m2(實施位置:裸露區域)、臨時排水溝150m(實施位置:臨時道路)、臨時沉沙池1座(實施位置:臨時道路)、車輛沖洗槽1座(實施位置:道路出入口)。
(3)綠化工程區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47hm2(實施位置:綠化區域);種植土回填1200m3(實施位置:裸露區域);
②植物措施:綠化工程0.47hm2(實施位置:綠化區域)。
③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0.2hm2(實施位置:裸露區域)。
(4)施工生產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0.05hm2(實施位置:臨時堆放材料及裸露區域)。
(5)臨時堆土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0.1hm2(實施位置:臨時堆土區域)。
1.9水土保持監測
(1)本地塊的監測內容包括地塊建設區水土流失自然影響因素、擾動土地情況、水土流失狀況、防治成效及水土流失危害。監測方法采用資料分析法、調查監測及定位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方法。
(2)本地塊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監測時段為施工期(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和自然恢復期(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監測范圍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本地塊水土保持監測范圍面積為1.188hm2。
(3)本地塊共布設5個監測點,對項目區內水土流失狀況進行監測。工程建設過程中,水土保持監測點的布設可根據工程實施情況,由水土保持監測單位在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中具體落實。
(4)地塊在開工前應自行或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監測能力的單位進行水土保持全過程監測。
1.10水土保持投資及效益分析成果
本地塊估算水土保持總投資為64.17萬元,包括工程措施21.504萬元,植物措施11.75萬元,臨時工程措施投資為8.9萬元,獨立費用19.84萬元(其中建設管理費0.84萬元,水土保持監理費3萬元,水土保持監測費6萬元,科研勘測設計費5萬元,竣工驗收費5萬元),基本預備費0.516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1.66萬元。
經分析計算,方案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實后,水土流失治理達標面積為1.178hm2,林草植被建設面積0.46hm2。六項防治指標在設計水平年的實現情況為:水土流失治理度99.2%,土壤流失控制比1.11,渣土防護率99.3%,林草植被恢復率97.9%,林草覆蓋率38.7%,均達到了防治標準。
1.11結論
(一)結論
(1)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對地塊選址(線)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逐條分析和評價。地塊所在區域建設規劃不存在重大的水土保持制約因素,地塊建設采用北方土石山區一級防治標準。
(2)本方案布設了各項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防護措施等,實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夠達到控制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二)建議
(1)地塊建設中應把本方案提出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實處,如用地規模發生重大變更(如區域總占地面積增加30%以上、豎向設計、規劃布局變化等情況)或水土保持措施(如植物措施總面積變化超過40%或工程措施工程總量變化超過30%等情況)需作出重大變更的,應當補充或修改方案,并上報審批。
(2)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施工組織和管理、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盡量縮短土石方臨時堆置時間,避開雨天施工,以減少水土流失量。
(3)用地建設開工后,應按照要求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監理工作,同時施工中應積極配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區域水土保持工作實施的監督檢查??⒐を炇涨皯凑铡端筷P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的通知》(水?!?017〕365號),進行自主驗收,并按要求公示報備驗收材料。
2.用地概況
2.1地理位置、基本功能定位
2.1.1地理位置
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于天津市空港經濟區瑞航路18號,廠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4′56.390″,北緯39°06′554.870″。項目東側為瑞航路,南側為天津奧港汽車部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側為天津新萬進實業有限公司,北側為沃施萊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表2.1-1 項目區經緯度坐標表
序號 經度 維度
點1 東經117°25′0.20″ 北緯39°6′57.32″
點2 東經117°25′1.47″ 北緯39°6′51.69″
點3 東經117°24′51.94″ 北緯39°6′51.35″
點4 東經117°24′51.64″ 北緯39°6′57.34″
2.1.2基本功能定位
項目名稱: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建設單位: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天津市空港經濟區瑞航路18號
建設性質:新建建設生產類
建設內容:本項目新增規劃用地面積為11880.07m2,總建筑面積為15465.47m2。購置相關生產設備,建設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實現300萬套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能力,具體包括車用天窗結構件約70萬套;保險杠、防撞梁及門檻梁部件約10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池pack箱體約30萬套(新能源汽車領域);逆變器用鋁合金散熱器及結構件約100萬套(清潔能源領域)。
工程投資:本項目總投資230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為5000萬元,資金來源于自籌。
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本項目建設不涉及居民點拆遷和移民安置,也不涉及專項設施改(遷)建。
工程主要經濟指標見下表。
表2.1-1 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序號 項目情況 內容
1 項目名稱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2 建設地點 天津市空港經濟區瑞航路18號
3 建設單位 天津銳新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 項目投資 總投資230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5000萬元
5 建設工期 2023年6月~2023年12月
二、主要技術指標
序號 項目名稱 單位 數量 備注
1 規劃用地面積 m2 11880.07 本項目
2 規劃總建筑面積 m2 15465.47 本項目
3 綠地率 % 10.3 建成后全廠
4 容積率 % 1.36 建成后全廠
三、項目組成(hm2)
序號 項目組成 永久占地 臨時占地 合計 備注
1 建構筑物區 0.618 0 0.618 /
2 道路硬化區 0.1 0 0.1 /
3 綠化工程區 0.47 0 0.47 /
4 施工生產區 0 (0.09) (0.09) 位于項目區域內
5 臨時堆土區 0 (0.18) (0.18) 位于項目區域內
合計 1.188 0 1.188 /
2.2總體布置
2.2.1用地布置
1、總平面布置
廠區共設置2個出入口,辦公出入口位于廠區東南側,物流出入口位于廠區東北側,辦公樓(含食堂)位于生產廠房東部,消防控制室、配電間等依托現有生產車間,位于廠區北側。
本項目建構筑物分布于地塊內,區內綠化主要是建筑物周邊外沿空地布設的綠化帶,地塊內道路沿建筑物區成環狀分布,道路寬度6.00m,停車以地上停車為主,無地下車庫。項目平面布置圖見下圖。
2、豎向布置
本項目所在區域地形較為平坦,原地面高程介于3.65m~3.95m之間,建筑物首層室內標高3.95m,室外道路標高3.65m,場地采用平坡式為主的布置方式,廠區內主次干道縱坡不大于5%,路拱橫坡1.5%,停車場和廣場的坡度1%-2%。本項目均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3年高程。
2.2.2用地組成
本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15465.47m2,其中地上15465.47m2,無地下建筑。
1、建構筑物區
生產車間1座,位于廠區南側,地上1層建筑(辦公區域三層),建筑高度為16.8m,基礎形式為樁基礎,基槽開挖,挖深1.40~3.6m,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占地面積為0.618hm2。
2、道路硬化區
本項目道路硬化區占地面積0.1hm2,項目內部道路、交通布局依照現有廠區總體布局統籌安排,廠區道路為水泥硬化道路,道路及非污染區雨水暗管收集,集中排放。路緣石一般為混凝土預制,應高出路面10cm。廠區主干道路寬度設置6m,圍繞廠區主要建筑四周建設環形消防通道,路寬擬設置6m,道路轉彎半徑為9m,車間引導轉彎半徑為6m,主要滿足車輛運輸要求。廠內主次干道縱坡不大于5%,路拱橫坡1.5%,停車場和廣場的坡度1%-2%。廠區道路形成網絡狀,沿廠區墻設有緩行車道,有利于安全消防。
同時,為降低項目區內雨水管線的排水壓力,提高降水下滲,滿足海綿城市的要求,在停車位區域布設透水磚工程,透水磚鋪設先素土夯實,90%<壓實度<93%,80mm厚天然砂礫,上鋪150mm厚透水混凝土,30mm厚中砂找平,面層鋪設60mm厚透水磚。該區域共計布設透水磚工程222.74m2。
3、綠化工程區
項目區內綠化主要是建筑物周圍布設的綠化,總綠化面積0.47hm2,綠化布置以草坪或草皮為主,配置常綠小喬、灌木以及四季花木。在建筑周圍設有集中綠地,配上景觀點綴作為企業環境優化的標志,美化企業形象。圍墻區域的綠地,以喬木為主,并配植花卉、灌木和草地,形成外圍景觀。
4、附屬工程
①給水工程
本項目用水主要為生產用水和職工生活用水,由周邊市政管網引入給水管,項目內設DN75~DN200給水環狀管網,提供廠區內生產、生活及消防用水,并接入消防水池。水壓為0.20MPa,滿足室外消防用水要求。給水管采用剛絲網骨架塑料復合管,電熱熔連接,埋地敷設,布設長度110m,給水管道基槽開挖采用梯形斷面,底寬1.0m,挖深1.1~1.6m,邊坡1:1.5,管道下部鋪設0.3m砂石墊層。施工過程中給水工程隨主體施工進度同步開展。
②雨水排水工程
在項目道路硬化區域內鋪設DN300~DN600雨水管道收集項目區雨水,共計布設長度約為160m,最終排入項目區四周現狀市政雨水管網內。
③電氣系統
項目年用電量為1200萬kWh,本項目依托現有廠房2臺2500kva變壓器,為本項目供電。
④通信系統
信息傳輸業務有電信與郵政兩大類?,F代化生產要靠現代化的通信去組織和管理。根據現代化通信的要求,整個通信網是一個整體,通信網是由許多通信局站和許多通訊設備組合起來的,因此建立可靠合理的通訊網是地區高速、高效、可靠傳輸信息的需要。本項目所有的電訊電纜在人行道上一律為埋地敷設。電訊管道應滿足市話、長話、非話數據通訊,有線電視和其它通訊業務的要求。
2.3施工組織
2.3.1施工布置
1、施工生產生活區
本項目施工生產生活區布設于位于紅線范圍場地南側的綠化工程區內,占地面積約0.09hm2,主要為臨時辦公、施工材料、施工機械堆放等,無需新增臨時占地。
2、臨時堆土區
本項目場地較平整,土方開挖主要來自建構筑物基礎開挖。本項目擬設置臨時堆土場,占地面積約0.18hm2,位于紅線范圍內綠化工程區內,滿足施工需求。
3、場外交通運輸
本項目東側為瑞航路,交通方便,滿足工程施工對外交通要求。主要外來物質如水泥、木材、鋼材、油料均可直接由公路運輸至施工現場。工程所需建材也均從當地供應商處購買直接由公路運輸至施工現場。
4、場內交通運輸
本項目依托現有場內水泥道路,無新增。
主體設計在施工出入口設置洗車池對車輛進行輪胎清洗,避免了施工場地的泥沙隨車輛進入外部道路,減少對周邊道路的影響,洗車池:1座,容量10m3(長5m,寬4m)。
5、取土場
本工程回填土方來自本工程挖方以及外購形式獲得,項目不單獨設置取土場。
6、棄土場
本項目無棄土。因此不設置棄土場。
2.3.2施工方法與工藝
本項目為廠房建設,建設期間施工工藝繁多且復雜,施工工藝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在此本方案僅描述與水土保持相關的施工工藝,主要包括建筑物基礎開挖、運移、填筑、建筑材料生產等。
(1)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階段主要是場地平整、施工備料、場地清理。根據現場勘查以及施工期間資料分析。施工場地全部在建筑紅線內,避免了大規模擾動對當地水土保持設施產生大面積的占壓。主要采用小型推土機進行機械作業,避免了不必要的土方大挖填作業,減小擾動程度。
(2)土方開挖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資料,施工期間土石方開挖采取反鏟大開挖、人工清理與修坡相結合的方式,開挖土方堆放在場區內。
(3)砂石料運移
項目需要外購的砂石料,從外地集中購買,采用自卸汽車運輸的方式解決,汽車在運輸過程中加蓋了防護蓬布進行遮擋,減少了對運輸路線周圍的影響。
(4)基礎開挖及回填
本項目建構筑物基礎、管道安裝、管線預埋等均需開挖土方,造成表土松散、裸露。此工程由機械和人工結合完成,機械開挖采用反鏟挖掘機挖土,自卸車運土,推土機配合下進行聯合作業。根據施工機械和開挖深度情況,挖到所需深度,然后才用人工進行細部整修,挖出的土方部分放置于基槽一側,剩余土方暫存至臨時堆土區進行集中堆放,后期作為基槽回填,地坪填筑等回覆利用?;靥畈捎脵C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土方由挖掘機裝土,自卸汽車運土,推土機鋪土、攤平,用振動碾壓機碾壓,邊緣壓實不到之處,輔以人工和電動沖擊夯實。
(5)管線工程施工
本項目布設的管線工程主要為給水管線、雨水排水管線等,均采用直埋鋪設的方式進行,放坡開挖,產生的堆土臨時堆放于溝槽一側,管線施工結束后回填利用。開挖形式采用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方式進行。
(6)夏(雨)季施工
加強地面施工時的養護,避免烈日暴曬造成強度不足,干裂等質缺陷,砼滲入緩凝型減水劑,延長砼初凝時間。項目部組成防洪領導小組。檢查各機械設備,
箱等是否有防雨棚,道路、排水設施是否通暢。各起吊設備,外腳手架應安裝對項目區裸土采用防塵網臨時苫蓋。
汛期防止洪水為害,保障在建工程施工區域的安全工作。培訓防汛人員;檢查防洪工程設施,消除隱患;制定度汛方案;備足防汛物料;建立健全洪水預報警報系統等方面的工作。在汛期工作包括:及時了解氣象水文狀況,預報水情,必要時下達警報;巡查和守護防洪工程,運用防洪系統各項措施,依據水情和工程狀況以及防汛調度計劃,控制調度洪水,遇有險情立即搶護;當發生超標準洪水時,請示上級同意后采取緊急措施以減小損失。
(7)獨立基礎、樁基礎施工
樁基礎施工采用錘擊送樁的的方法。其施工流程為:測量定位→壓樁機就位→下節樁起吊、就位、插樁→校正垂直度→打下約50cm→復核垂直度→正式打樁至距離地面約50mm→上節樁就位→校正垂直度→電焊焊接→打樁→送樁器送樁→ 送樁至樁頂設計標高→起吊送樁器并移至下一樁位→回填樁孔。
2.4工程占地
本項目總占地面積共計1.188hm2,占地類型為其它土地(裸土地),施工前原地貌為施工裸地。詳見下擺哦
表2.4-1 工程占地情況一覽表 單位:hm2
序號 分區 占地性質 合計 占地類型
永久占地 臨時占地
1 建構筑物區 0.618 / 0.718 其他土地(裸土地)
2 道路硬化區 0.1 / 0.1 其他土地(裸土地)
3 綠化工程區 0.47 / 0.47 其他土地(裸土地)
4 施工生產生活區 (0.09) / (0.09) 其他土地(裸土地)
5 臨時堆土區 (0.18) / (0.18) 其他土地(裸土地)
合計 1.188 0 1.188 /
2.5土石方平衡
工程本著節省工程投資、合理利用土石方的原則,對工程建設期間土石方平衡進行科學合理地調配,避免土石方的多次調運引發的次生水土流失。自身開挖土方首先滿足自身填筑要求,充分利用了開挖土石料。
1、表土剝離及回覆
根據現場勘查及查閱施工資料,項目區現狀地貌已平整為施工裸地,裸露地面表層主要為雜填土,不具有可剝離的表土,因此本項目無需進行表土剝離。
2、工程土石方挖填情況
工程開挖土方主要來自建筑物基礎開挖、管溝開挖及場地平整,回填土方主要為建筑物基礎回填、管溝回填等。根據項目施工情況,開挖部分土方放置于臨時堆土區。
工程總挖填方量14000m3,挖方量7000m3,填方量7000m3,無借方無棄方。
①建構筑物區
基礎挖方:建構筑物區挖方主要來源于基礎開挖,基礎形式為樁基礎,基槽開挖,挖深1.4~3.6m,總挖方量為6000m3?;A完工后對建筑物基礎進行回填,共計填方量為5000m3。
②道路硬化區
場地墊高:原地面高程為3.65m,室外道路標高3.95m,場地墊高回填約需土方300m3。
管溝挖填:主要為給水雨水、污水、給水等管線的開挖,土方開挖量約為1000m3,回填量約為500m3。
③綠化區
種植土回填:綠化施工前對綠地區域進行種植土回填,回填厚度為0.3m,因此回填種植土約需1200m3。
表2.5-1 表土平衡表 單位:m3
分區 項目 挖方 填方 直接調運 利用土方 外借 棄土
調入 調出 數量 來源 數量 去向
建構筑物區 基礎開挖 6000 0 1000
基礎回填 0 1000
小計 6000 5000 1000
道路硬化區 場地墊高 0 300 300
管溝開挖 1000 0 0 500
管溝回填 0 500
小計 1000 800
綠化區 種植土回填 0 1200 1200
小計 0 1200 1200
合計 7000 7000 1500 1500
圖2.5-1 工程土石方流向圖
2.6進度和投資計劃
本項目工期為2023年6月~2023年12月,總工期6個月。
表2.6-1 施工進度安排表
工程 2023.6 2023.7 2023.8 2023.9 2023.10 2023.11 2023.12
主體工程 施工準備
基礎工程
主體工程
道路廣場
綠化工程
竣工驗收
2.7自然概況
2.7.1地形地貌
天津空港經濟區用地為海退成陸,屬于典型的低平原地貌,地勢廣袤低平,海拔均在2m以下,一般不足1m,大致由西向東微微傾斜,地面坡降1/6000~1/10000左右。地面組成物質以粘土和砂質粘土為主,地勢低平,多為農田。本區地處黃驊坳陷與滄縣隆起的結合部位。北東向的滄東斷裂縱貫全區,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和本次地震勘探成果,滄東斷裂最新活動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潛在地震危險性不大。最好分區位于東部,持力層土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和粉土,下臥層土性為粉土,局部為淤泥質土,淤泥質土厚度一般小于4m,持力層厚度一般大于2m,持力層頂板標高小于-0.5m。天津空港經濟區淺層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和微承壓水,地下水位埋深1.3~1.5m,無區域穩定的地下水流場。深層地下水為淡水,為本區可利用的地下淡水資源,目前第四含水組水位埋深已達85m以下。目前年最大地面沉降量為54mm,一般為20~30mm。產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為地下水開采,其次為欠固結軟土的固結沉降。根據震害調查和勘探結果,空港物流加工區為飽和砂土可能液化區,唐山大地震時噴砂孔常呈串珠狀分布,噴砂量較大的地段常有塌陷和地裂縫發育。
2.7.2地質
天津空港經濟區地質構造屬于新華夏構造體系的黃驊凹陷帶,而且孕育著以海河斷裂為代表的構造帶,斷裂兩側地質有明顯的落差,對兩側建設造成一定影響。地表主要是第四紀河相河海相沉積物,故形成承載力僅6-8t/m2的松軟地質基礎。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項目區設計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2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相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VIII度。本地區淺層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和微承壓水,地下水位埋深1.6-1.9m,無區域穩定的地下水流場。深層地下水為淡水,為本區可利用的地下淡水資源。
天津空港經濟區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短而少雨干燥,蒸發量大,盛行西南風,夏季高溫多雨,盛行南風,秋季短,冷暖適中,盛行西南風,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常年主導風向為南風,平均風速3.4m/s;平均氣溫11.7℃,平均溫差30.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20.3℃;大于0℃的年積溫為4644℃,大于15℃的年積溫4139℃無霜期206天;全年平均降水量為584.5mm,主要集中于夏季,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6%,最大日降水量為240.3mm;年蒸發量為1469.1mm,是降水量的2.4倍,蒸發量以5月最大,為184.6mm,12月最小28.5mm。年平均干燥度為1.9;年日照時數為2898.8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為64.7%,年太陽能輻射量128.8kcal/cm2,是天津市太陽能輻射量最豐富的地區。
2.7.3氣象、水文
1、氣象
本項目氣象資料以中國氣象數據網資料作為參考,資料系列為1971~2015年觀測資料,資料系列較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表2.7-1 項目區基本氣象要素年值統計表
序號 項目 單位 統計值
1 多年平均氣溫 ℃ 12.6
2 極端最高氣溫 ℃ 40.9
3 極端最低氣溫 ℃ -15.4
4 年均日照總時數 h 2802
5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566
6 年最大降水量 mm 941.5
7 年最小降水量 mm 299.9
8 多年平均蒸發量 mm 1946.1
9 平均風速 m/s 4.3
10 主導風向 / NW
11 最大積雪厚度 cm 26
12 最大凍土深度 cm 59
13 相對濕度 % 64
2、水文
天津空港經濟區地處海河流域下游,境內河網稠密,自然河流與人工河道縱橫交織。其中一級河道有海河、金鐘河、新開河、永定新河;二級河道有東減河、西減河、東河、西河、北月牙河、新地河;其他河道有外環河、北塘排污河、北塘排咸河等。
項目區東側為袁家河。袁家河位于東麗區東部,是溝通海河和金鐘河的一條排灌、調蓄的河道。
2.7.4土壤、植被
項目區0-30m深度的地層,土質巖性均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的粘土。土壤含鹽量較低,屬輕度鹽漬化土壤,土壤pH值為8.30-8.61,為堿性土壤。
項目區及周邊植被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自然生長植被主要為草本植物,幾乎沒有自然生長喬木,且灌木分布較少。項目區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位于城市區域,周邊植被主要為城市景觀樹種,如白蠟、國槐、海棠、櫻花、毛白楊、忍冬,黃楊、女貞、小檗、接骨木等,草本主要為牛筋草、費菜、麥冬等。
2.7.5水土流失及防治情況
根據天津市土壤侵蝕遙感監測結果表明,項目區土壤侵蝕類型主要為水力侵蝕,屬微度侵蝕,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為180t/km2•a。根據《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中關于土壤水力侵蝕強度分級標準,項目區屬于北方土石山區,容許土壤流失量為200t/km2•a。
2.7.5其他
地塊所在區域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功能一級區的保護區和保留區、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重要濕地等。
3.水土保持評估
3.1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評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及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規定,對本項目主體工程選址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進行了分析,具體見下表。
3.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符合性分析
地塊所在區域不涉及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地塊屬于天津市水土保持規劃中確定的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因此,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擬采用I級標準,在具體制定防治目標值時,應適當提高防治標準,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工程建設不存在重大制約性因素,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相關要求。符合情況分析詳見下表。
表3.1-1 工程選址與《水土保持法》符合性分析
序號 《水土保持法》要求 本項目情況 分析評價
1 第十七條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 工程不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 符合法律要求
2 第十八條 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營造植物保護帶。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 工程不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 符合法律要求
3 第二十四條 生產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無法避讓的,應當提高防治標準,優化施工工藝,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本項目位于縣級以上城市區域,應執行北方土石山區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本項目采用圍蔽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可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符合法律要求
4 第二十五條 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并按照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沒有能力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應當委托具備相應技術條件的機構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應當包括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范圍、目標、措施和投資等內容。水土保持方案經批準后,生產建設項目的地點、規模發生重大變化的,應當補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變更的,應當經原審批機關批準。 本項目建設單位已委托我單位進行本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方案中包括了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范圍、目標、措施和投資等內容。 符合法律要求
5 第二十八條 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其生產建設活動中排棄的砂、石、土、矸石、尾礦、廢渣等應當綜合利用;不能綜合利用,確需廢棄的,應當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證不產生新的危害。 本項目廢棄土方由施工單位外運綜合利用,并做好苫蓋等臨時防護,降低水土流失危害。 符合法律要求
3.1.2《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符合性分析
地塊所在區域內沒有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實驗區及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站;地塊選址不屬于國家級或天津市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或重點治理區。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將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優化施工工藝。經分析,地塊建設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符合《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的要求,詳見下表。
表3.1-2 本項目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規定分析表
限制行為性質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要求內容 分析意見 符合性
嚴格限制行為與要求 1、選址(線)應避讓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重點治理區 本項目位于縣級以上城市區域,應執行北方土石山區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本項目采用圍蔽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可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符合
2、選址(線)應避讓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 均不占用,符合要求 符合
3、選址(線)應避開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試驗區,不得占用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站 均不占用,符合要求 符合
綜上,地塊選址(線)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 0433-2018)的相關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約因素。
3.2總體布局水土保持評價
從總體布局看,在滿足主體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地表擾動、減少水土資源的占用,減少了植被的破壞,保護了生態環境,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用地選址在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從減少對地表的擾動、占用和破壞水土資源等方面綜合考慮,主體工程建設有利于減少水土流失,通過在工程建設和運行期間對其采取合理、積極的預防保護和治理措施,可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因此,用地規劃總體布置比較合理,滿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中建設方案評價應符合的相關規定,用地規劃在施工過程中要注重景觀效果,配套建設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設施,使區內的建筑空間及綠化環境配置與項目區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滿足相應要求。
3.3占地分析與評估
(1)從節約用地和減少擾動要求分析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的相關規定,本地塊用地布局緊湊,施工期間的活動、材料及設備運輸充分利用場外既有道路,不在永久征地范圍外另行設置臨時道路及相關配套設施,有效地減少了占地面積,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
(2)臨時占地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分析
本地塊預計施工生產生活區位于地塊南側的綠化工程區內,施工生產生活區面積為0.09hm2,臨時堆土區位于地塊南側的綠化工程區內,臨時堆土區面積為0.18hm2。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工程占地和工程建設擾動地表面積,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工程施工結束后,永久占地中除被建筑物和地面硬化覆蓋外的占地均采取綠化措施,可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復其原有功能。
通過以上分析,本地塊施工布置緊湊,在滿足主體工程要求下盡可能減少地表擾動、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4土石方平衡分析評估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 50433-2018)的相關規定,工程土石方平衡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土石方挖填數量應符合最優化原則;
(2)土石方調運應符合節點適宜、時序可行、運距合理原則;
(3)余方應首先考慮綜合利用;
(4)外借土石方應優先考慮利用其他工程廢棄的土(石、渣),外購土(石、料)應選擇合規的料場;
(5)工程標段劃分應考慮合理調配土石方,減少取土(石)方、棄土(石、渣)方和臨時占地數量。
經分析,工程總挖填方量14000m3,挖方量7000m3,填方量7000m3,無借方無棄方。
按照以上要求,對本項目土石方平衡評價如下:
(1)本項目土石方挖填量符合最優化原則;
(2)本項目開挖出的土方用于后期回填,土石方調運時序可行;
(3)本項目施工產生的挖方綜合利用于主體建筑物區基槽回填、室內墊高,道路硬化區管溝回填等,挖方得到了充分利用,無棄方。
綜上,本工程在滿足主體工程總體布局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利用和調配土石方資源,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5主體工程設計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與評價
3.5.1主體工程設計不納入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評價
(1)施工圍擋措施
本項目在施工前已沿建設用地外圍修建施工圍擋,圍蔽施工場地。施工圍擋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不計入主體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中。
(2)地面硬化措施
本項目在施工前為保障施工生產生活順利進行,已對地表路面進行硬化,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降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地面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以確保主體設計功能發揮為主,因此不界定為水土保持工程。
3.5.2主體工程設計已納入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評價
在主體工程設計中,為工程建設的安全以及項目建設區環境美化等方面的需要,設計了一些具備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本方案通過對主體工程布局及施工布置等進行分析,對該部分措施給予分析評價。
1、道路硬化區
(1)工程措施
①雨水排水工程
在項目道路硬化區域內鋪設DN300~DN600雨水管道收集項目區雨水,共計布設長度約為160m,最終排入項目區四周現狀市政雨水管網內。
項目區內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經室外雨、污水管網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污水管網。雨水管道為HDPE管,排水管道基槽開挖采用梯形斷面,底寬0.7~1.0m,挖深1.5~1.9m,邊坡1:1.5,管道下部鋪設0.2~0.3m砂石墊層。
評價:主體工程設計的雨水排水工程,可以有效的排除項目區內的雨水,降低工程區域內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在保證主體工程運行安全的同時,起到了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②透水磚工程
為降低項目區內雨水管線的排水壓力,提高降水下滲,滿足海綿城市的要求,在停車位區域布設透水磚工程,透水磚鋪設先素土夯實,90%<壓實度<93%,80mm厚天然砂礫,上鋪150mm厚透水混凝土,30mm厚中砂找平,面層鋪設60mm 厚透水磚。該區域共計布設透水磚工程222.74m2。
評價:主體設計的透水磚鋪裝工程,避免了雨水對地面的直接沖刷,降低了項目區內的水蝕危害,同時可促進雨水下滲,減小地表徑流,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2)臨時措施
①車輛沖洗槽
為防止施工車輛出場區時隨車輪帶出泥漿,引起土壤流失,影響道路交通,造成環境破壞,主體在工程場區設置了車輛沖洗槽,洗車槽為長方形規格為4.3m(長)×3.8m(寬),沉沙池規格為4.3m(長)×1.68m(寬)×1.2m(深)。沖洗后水流經沉沙池沉淀后,排入現狀市政雨水管網內。
評價:主體布設的車輛沖洗槽,在減小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不利影響的同時,將施工車輛攜帶的土體留在了項目區內,避免了土壤的流失,具有較好的保土效果。
2、綠化區
(1)植物措施
①綠化工程
項目區內綠化主要是建筑物周圍布設的綠化,總綠化面積0.47hm2,綠化布置以草坪或草皮為主,配置常綠小喬、灌木以及四季花木。在建筑周圍設有集中綠地,配上景觀點綴作為企業環境優化的標志,美化企業形象。圍墻區域的綠地,以喬木為主,并配植花卉、灌木和草地,形成外圍景觀。部分綠化帶中設置了人行道,既豐富了自然景觀又方便行人通過。
評價:植物綠化措施能有效保證土體穩定,防止沖刷,防止土體隨水流向項目建設區外造成危害,無論是從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都能減輕項目建設區的水土流失。滿足水土保持要求,納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措施體系。
②種植土回填
為保障后期植被生長條件,設計在綠化工程建設期回填30cm厚種植土。共計回填種植土1200m3。
評價:以上措施具有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能有效保證土體穩定,防止沖刷,防止土體隨水流向項目建設區外造成危害,無論是從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都能減輕項目建設區的水土流失。
以上措施具有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能有效保證土體穩定,防止沖刷,防止土體隨水流向項目建設區外造成危害,減輕項目建設區的水土流失。
3.6主體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3.6.1主體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不納入水土保持投資的措施
主體設計的施工圍擋和地面硬化等措施,可減少大量的土壤侵蝕,雖可控制水土流失,但是以工程安全角度出發、主體工程設計功能為主,故不納入水土保持措施。
3.6.2主體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并納入水土保持投資的措施
主體工程設計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在發揮主體工程自身作用的同時,也能起到減少徑流沖刷、保護裸露土體、保水保土等水土保持功能,但就整個主體工程而言,由于行業差異,設計的側重點有很大不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設計深度不能滿足水土保持方案設計的要求,沒有具體量化和典型設計,判斷這些措施是否滿足水土保持要求缺乏依據。因此,本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對主體工程中具有部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納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體系中來。
主體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工程界定是決定該措施是否納入水土保持投資的主要依據。其界定的主要原則是看該項措施是否主要為主體工程服務,主要為主體工程服務的措施雖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不納入水土保持投資,如基礎開挖前降水排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等;有的措施雖然為主體工程服務,但更多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就應該納入到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資,如透水磚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綠化工程等。
根據水土保持界定原則,主體工程設計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主要有車輛沖洗槽、透水磚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等,本方案依據主體工程計列以上工程的投資。
表3.6-1 主體設計中已納入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投資表
名稱 措施量 投資(萬元)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1)道路硬化區 20.72
①工程措施 雨水排水工程 m 160 720 11.52
透水磚工程 m2 222.74 400 8.9
②植物措施 / 0
③臨時措施 車輛沖洗槽 座 1 0.3
(2)綠化區 12.834
①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m2 4700 2 0.94
種植土回填 m3 1200 1.2 0.144
②植物措施 綠化工程 m2 4700 25 11.75
③臨時措施 / 0
合計 33.534
3.6.3方案需補充的水保措施
考慮了施工完成后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設計了較為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本方案需補充綠化區的土地平整等措施,以完善本項目的水保措施體系。主體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評價見下表。
表3.6-2 主體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評價表
分區防治 措施類型 主體設計中已有并納入水土保持投資的措施 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建構筑物區 臨時措施 / 防塵網苫蓋
道路硬化區 工程措施 雨水排水工程、透水磚工程 /
臨時措施 車輛沖洗槽 防塵網苫蓋
綠化區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種植土回填 /
植物措施 綠化工程 /
臨時措施 / 防塵網苫蓋
施工生產生活區 臨時措施 / 防塵網苫蓋
臨時堆土區 臨時措施 / 防塵網苫蓋
4.水土流失分析與預測
4.1水土流失現狀
根據《天津市水土保持公報》(2020年)及《天津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等相關資料。天津市土壤侵蝕為水力侵蝕,土壤侵蝕總面積為196.71km2,其中輕度侵蝕186.73km2,中度侵蝕7.42km2,強烈及以上侵蝕2.56km2。
項目區內土地利用類型為建設用地,項目區地處天津空港保稅區。通過現場調查并參考全國水土保持普查結果,項目區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項目區侵蝕強度為微度。根據《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項目區屬北方土石山區,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為180t/km2•a,土壤容許流失量為200t/km2•a。
表4.1-1 天津市水土流失現狀一覽表
序號 項目名稱 用地性質 面積(hm2) 侵蝕強度 背景模數(t/km2•a) 備注
1 構建筑物區 建設用地 0.618 微度 180 /
2 道路硬化區 建設用地 0.1 微度 180
3 綠化工程區 建設用地 0.47 微度 180 /
4 施工生產生活區 建設用地 (0.09) 微度 180 布設在綠化工程區內,不計入總占地面積
5 臨時堆土區 建設用地 (0.18) 微度 180
合計 1.188 / / /
4.2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分析
工程建筑物基礎開挖與回填、臨時堆土的堆放、施工生產區的修建和使用等施工活動擾動了原地貌,據調查本工程擾動地表面積1.188hm2。
通過對工程占地的調查,原地貌占地類型為其它土地(裸土地),工程未占用耕地及草地,因此工程未損毀植被。通過分析工程的土石方平衡,本工程無棄土產生。
4.3土壤流失預測
4.3.1預測單元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等相關規定,經查閱主體資料和現場調查得知,在施工期間,由于主體工程建設,使原土壤及植被受到占壓、破壞。經計算,工程擾動地表面積為1.188hm2,全部為永久占地,占地類型為其他土地的裸土地。
根據主體工程水土保持評價與水土流失影響范圍及特點,按照工程建設特點及同類建設項目經驗進行劃分,因其建設時間不一致,將每期建設工程項目區分為建構筑物區、道路硬化區、綠化區、施工生產區、臨時堆土區5個單元。
表4.3-1 本項目擾動地表面積統計表 單位:hm2
預測單元 占地面積 占地類型 擾動地表面積 備注
建構筑物區 0.618 其他土地(裸土地) 0.618 /
道路硬化區 0.1 0.1
綠化工程區 0.47 0.47 /
施工生產生活區 (0.09) (0.09) 布設于綠化工程區內
臨時堆土區 (0.18) (0.18) 布設于綠化工程區內
合計 1.188 / 1.188 /
3.3.2預測時段
根據工程建設特點,地塊預計于2023年6月開工,2023年12月完工,水土流失的預測時段分為工程建設期和自然恢復期兩個時段。
按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中水土流失預測的要求,根據各單元施工擾動時間,結合產生土壤流失的季節,按最不利條件確定預測時段。由于項目區屬水蝕區,雨季集中在6~9月份(4個月),是水土流失最不利的時段,因此超過雨季長度按全年計算,未超過雨季長度的按占雨季長度的比例計算。依據本項目的施工進度安排及雨季的時段分布,確定水土流失預測計算時間。
各預測分區水土流失預測時段詳見下表。
4.3-2 水土流失預測單元、范圍、時段分析表
工程階段 預測單元 預測時段(a) 時間
施工期 構建筑物區 0.58 2023.6~2023.12
道路硬化區 0.58 2023.6~2023.12
綠化工程區 0.58 2023.6~2023.12
施工生產生活區 0.58 2023.6~2023.12
臨時堆土區 0.58 2023.6~2023.12
自然恢復期 綠化工程區 3 2024.1~2026.12
4.4土壤侵蝕模數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土壤侵蝕模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預測單元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應根據土壤侵蝕模數等值線圖等資料,結合實地調查綜合分析確定;(2)干擾后土壤侵蝕模數可采用數學模型、試驗觀測等方法確定。
(1)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
項目區地處天津空港保稅區,通過現場調查并參考全國水土保持普查結果,項目區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項目區侵蝕強度為微度,根據《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項目區屬北方土石山區,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為180t/km2•a。
(2)擾動土壤侵蝕強度的確定
本項目位于濱海新區,地貌類型為平原,項目建設區現狀土壤侵蝕類型為水蝕,侵蝕強度為微度侵蝕。本次預測選取的類比項目為汽車輕量化精密模具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水土保持驗收工作已完成。結合實地調查當地的水土流失情況、工程概況、項目區自然環境狀況、工程總體布局及其引發的水土流失類型與分布等,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類比工程項目區的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等影響水土流失的條件、性質、類型和工程性質與本項目較相似,對本項目的水土流失預測具有很好的參照作用。
工程可比性分析詳見下表。
表4.4-1 工程可比性分析對比表
項目名稱 汽車輕量化精密模具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項目 本項目
地理位置 天津市濱海新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
地貌類型 平原 平原
土壤類型 鹽化潮土 鹽化潮土
氣象氣候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49.8mm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49.8mm
水土流失現狀 水蝕為主,微度侵蝕 水蝕為主,微度侵蝕
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人為因素 自然、人為因素
項目簡況 工程建設 工程建設
擾動類型 總體呈點型分布,挖填劇烈、擾動強烈 總體呈點型分布,挖填劇烈、擾動強烈
綜上所述,類比工程汽車輕量化精密模具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項目與該項目自然條件基本相同,發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環節相似。通過對本項目和類比工程的現場調查,并相對比后,綜合考慮工程所在項目區自然條件及項目建設內容及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環節,綜合確定預測單元土壤侵蝕模數采用類比工程實測數據,不進行修正,本項目預測單元土壤侵蝕模數取值情況詳見下表。
表4.4-2 本地塊各分區水土流失模數預測值
序號 類型區 施工期擾動侵蝕模數(t/km2•a) 自然恢復期擾動侵蝕模數(t/km2•a)
1 建筑物工程區 2000 /
2 道路硬化區 1800 /
3 綠化工程區 1600 第一年 500
第一年 300
第一年 180
4 施工生產生活區 1400 /
5 臨時堆土區 2000 /
4.5預測結果
根據用地實際情況,擾動原地貌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預測應分別對施工
期(含施工準備期)、自然恢復期進行調查預測。土壤流失量預測按下式計算:
W=∑_(j=1)^2?∑_(i=1)^n?〖F_ji M_ji 〗 T_ji
?W=∑_(j=1)^3?∑_(i=1)^n?(F_ji×?M_ji×T_ji )
式中:W—土壤流失量(t);
ΔW-新增土壤流失量,t;
j—預測時段,j =1,2,即指施工期(含施工準備期)和自然恢復期兩個時段;
i—預測單元,i=1,2,3,•••,n-1,n;
F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面積(km2);
M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土壤侵蝕模數[t/(km2•a)];T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預測時間(a)。
根據確定的預測單元面積和土壤侵蝕模數的統計結果,以及土壤流失量預測方法,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進行預測。
(1)施工期(含施工準備期):
主體工程區地表開挖與回填,其土壤松散系數不一,密實結構發生變化,土體的凝聚力、粘度、內摩擦角度等都會發生很大變化,抗蝕能力明顯下降,侵蝕強度一般較原來增大較多,侵蝕模數也相應增大。結合實地調查分析,擾動侵蝕模數根據施工工藝和施工時段的不同,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變化,土壤流失量預測直接采用擾動前后土壤侵蝕模數變化、擾動面積和擾動時間確定。
表4.5-1 施工期土壤侵蝕量預測表
預測期 預測單元 占地面積(hm2) 預測年限(a) 原地貌侵蝕模數(t/km2•a) 擾動后侵蝕模數(t/km2•a) 原地貌侵蝕量(t) 擾動后侵蝕量(t) 新增量(t)
施工期 建構筑物區 0.618 0.58 180 2000 0.6452 7.1688 6.5336
道路硬化區 0.1 0.58 180 1800 0.1044 1.044 0.9396
綠化工程區 0.47 0.58 180 1600 0.4907 4.3616 3.8709
施工生產區 (0.09) 0.58 180 800 0.094 0.4176 0.3236
臨時堆土區 (0.18) 0.58 180 1500 0.1879 1.566 1.3781
小計 / / / / 1.4178 13.514 12.0962
經預測本地塊施工期預計造成水土流失量為13.514t,其中背景流失量1.4178t,新增土壤流失總量為12.0962t。
(2)自然恢復期
各種擾動地表的活動基本停止,但裸露的地表在植被沒有完全發揮作用之前,水土流失仍較嚴重。
表4.5-2 自然恢復期土壤流失量預測表
預測單元 占地面積(hm2) 預測年限(a) 土壤侵蝕背景值(t/km2•a) 擾動后侵蝕模數(t/km2•a) 背景流失量(t) 預測后侵蝕量(t) 新增量(t)
綠化工程區 0.47 1 180 500 0.846 2.35 1.504
0.47 1 180 300 0.846 1.41 0.564
0.47 1 180 180 0.846 0.846 0
合計 / / / / 2.538 4.606 2.068
本項目本地塊自然恢復期內將產生土壤流失總量為4.606t,其中背景流失量2.538t,新增土壤流失總量為2.068t。
綜上,本地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為18.12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總量13.514t,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總量4.606t。新增土壤流失總量共12.7762t。
4.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與指導意見
4.6.1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根據上述土壤流失量的分析可知,本地塊施工中如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防治,將會對地塊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
(1)影響主體工程運營
本地塊建設導致的水土流失與工程建設運行本身的安全息息相關。若不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在經過汛期時項目區雨水漫流,場內泥濘,影響正常施工。還會加大市政管網的運行壓力,造成水資源浪費。
(2)對周邊地區環境的影響
用地建設期間,雖然不可能造成大規模的區域性破壞,但其周圍生態環境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施工開挖擾動地表和土石料運輸等,都增大了地表沖刷的可能性,同時施工及運輸過程土方在風力作用下會產生揚塵,將影響到周圍空氣質量。項目建設可能產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使項目建設區現有水土流失加劇,對周邊環境將造成不良的影響。
(3)對周邊道路的影響
大風季節產生揚塵,影響周邊環境。本地塊動土面積較大,建設期間易通過大風及交通車輛形成揚塵對周邊道路產生揚塵污染,影響交通。
根據我國水土保持工作“預防為主”的方針,在預測的基礎上,落實水土保持方案,減少新增水土流失的產生,切實將該項目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達到減少水土流失危害的目的,使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因此,必須針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保障主體工程建設和運行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4.6.2指導性意見
本地塊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為18.12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總量13.514t,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總量4.606t。新增土壤流失總量共12.7762t。施工期占水土流失總量的74.6%,自然恢復期占水土流失總量的25.4%。
(1)根據上述分析,故本地塊重點流失時段為施工期,建構筑物區在整個預測時段內土壤流失量最大,因此建構筑物區是重點防治區域。針對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應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結合、永久措施和臨時措施配套的防治措施體系,才能使水土流失得到全面的治理。
(2)在做好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同時,也要做好其他區域的防治工作,以確保用地建設生產中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對地塊所在區域原有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保護并改善項目區的生態環境。
(3)用地施工應加強管理,文明施工、生產,避免拋灑,杜絕廢土石等隨意堆放,尤其應注意加強基建中的臨時防護措施,并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治。
5.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5.1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按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和《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結合用地規劃,本地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分區內容。
為了合理布設各項水土保持措施,根據實地調查(勘測)結果,在防治責任范圍內,依據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建設時序、地貌特征、自然屬性、水土流失影響等進行分區,將本地塊的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為建筑物工程區、道路硬化區、綠化工程區、施工生產生活區和臨時堆土區共5個防治分區。具體情況見下表。
表5.1-1 水土流失防治分區表
防治分區 面積(hm2) 備注
建筑物工程區 0.618 基礎開挖、土石方調運及回填造成土質疏松,破壞地表,形成裸露地面,造成水土流失。
道路硬化區 0.1 管線開挖機土石方回填造成土質疏松,破壞地表,形成裸露地面,造成水土流失。
綠化工程區 0.47 綠化土方施工破壞地表,形成裸露地面,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生產生活區 (0.09) 建筑材料調運過程中,造成水土流失。
臨時堆土區 (0.18) 堆土區域造成水土流失。
5.2水土保持措施
5.2.1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地塊水土保持建設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為目標,保護生產、生態用地為出發點,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在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水土保持技術標準以及環境保護總體要求原則的同時,針對項目特點確定措施的布設原則如下:
(1)結合用地實際和各區水土流失現狀,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防治結合、全面布局、科學配置;
(2)減少對地表和植被的破壞;
(3)項目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設置臨時性防護措施,減少施工過程中造成的人為擾動及產生的廢棄土;
(4)注重吸收當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
(5)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尊重自然規律,注重與周邊景觀相協調;
(6)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合理配置、統籌兼顧,形成綜合的防護體系;
(7)工程措施要盡量選用當地材料,做到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
(8)植物措施要盡量選用適合當地的品種,并考慮綠化美化效果;
(9)防治措施布設要與主體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形成整體。
根據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在水土流失預測結果及主體工程設計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設施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地塊水土流失防治將以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永久措施與臨時措施相結合,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防護體系,合理確定水土保持方案總體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學的水土保持防治體系。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見下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框圖見下圖。
表5.2-1 防治措施布局表
防治分區 防治措施 措施類型 備注
建筑物工程區 苫蓋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道路硬化區 雨水排水工程、透水磚工程 工程措施 主體設計
車輛沖洗槽 臨時措施 主體設計
苫蓋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臨時排水溝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臨時沉砂池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綠化工程區 土地整治、種植土回填 工程措施 主體設計
綠化工程 植物措施 主體設計
苫蓋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土地整治 工程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施工生產生活區 苫蓋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臨時堆土區 苫蓋 臨時措施 方案新增措施
5.2.2分區措施布設
1、建構筑物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3000m2。
2、道路硬化區
①工程措施:雨水排水工程160m、透水磚工程222.74m2;
②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500m2、臨時排水溝150m、臨時沉沙池1座、車輛沖洗槽1座。
3、綠化區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47hm2;種植土回填1200m3;
②植物措施:綠化工程0.47hm2;
③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2000m2。
4、施工生產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500m2。
5、臨時堆土區
①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1000m2。
5.3施工要求
5.3.1施工組織設計原則
(1)與主體工程相互配合、協調,在不影響主體工程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利用主體工程創造的用水、用電和交通等施工條件,減少施工輔助設施;
(2)按照“三同時”原則,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進度與主體工程建設進度相適應,及時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同時也考慮植物適宜播種的季節性要求;
(3)施工進度安排堅持“保護優先、先攔后棄”的原則,植物措施在土地整治的基礎上盡快適時實施。
5.3.2施工條件
(1)交通條件
交通道路主要為項目區與對外交通道路之間的連接道路,水土保持施工道路利用現有道路。
(2)建筑材料
水土保持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可以與主體工程使用的料源一致,密目網、編織袋等均屬常規物資,都從天津市購買;樹種、草種可從天津市林苗圃培育基地購買。
(3)能源供應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用水和用電量相對較小,由主體工程供水、供電系統統一供應;施工機械所需柴油與主體工程使用的料源一致。
5.3.3施工方法
洗車池:放線→原地面上挖槽→過濾池、集水井→洗車槽→人工洗車平臺→排水明溝→面層→養護。
土地整治:采用機械整地,添加有機肥翻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給植物生長尤其是根的發育創造了適宜的土壤條件。
植物種植:根據綠化設計進行植物栽植,喬灌木采用穴植方式進行種植,草籽采用撒播方式進行種植。
苫蓋:購買密目網人工遮蓋,要求全面壓蓋,施工結束后人工拆除、清理。
5.3.4施工組織要求
(1)施工質量要求
水土保持工程實施后,各項治理措施必須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并經過標準實驗測驗的方法確定后才能作為治理成果。
水土保持各項治理措施應總體布局合理,各項措施位置符合規范,規格、尺寸、質量、施工方法符合施工和設計標準,經暴雨后基本完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樹種要盡量選擇鄉土樹種、草種,選擇適宜當地立地條件的樹種,種植密度要達到有效防治標準,滿足水土保持要求。
(2)進度要求
在實施過程中要結合主體工程及其施工特點和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利用主體工程的施工條件布設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合理使用資金、勞力、材料和機械設備,保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
5.3.5水土保持措施進度安排
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度是建立在主體施工進度的基礎上的,本項目工期為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總工期7個月。
工程中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的進度安排:措施安排上先實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可考慮稍后安排。在主體工程結束時,基本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工程量;竣工時,完成剩余水土保持措施的工程量。水土保持工程措實施進度與主體工程施工進度見下表。
表5.3-1 水土保持措施施工進度表
序號 防治分區 項目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主體工程
1 建構筑物區 苫蓋
2 道路硬化區 雨水排水工程
透水磚工程
苫蓋
臨時排水溝
臨時沉砂池
車輛沖洗槽
3 綠化工程區 土地整治
種植土回填
綠化工程
苫蓋
4 施工生產生活區 苫蓋
5 臨時堆土區 苫蓋
備注:主體工程進度 工程水報措施
6.水土保持監測
6.1監測范圍與時段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水土保持監測范圍應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本地塊水土保持監測范圍面積1.188hm2。
根據用地特點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區結果,監測分區分為建筑物工程區、道路硬化區、綠化工程區、臨時堆土區和施工生產生活區共5個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51240-2018)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規定,監測時段自施工準備期開始至設計水平年結束,即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
6.2監測內容與方法
6.2.1監測內容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020〕161號)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地塊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用地施工全過程各階段擾動土地情況、水土流失狀況、防治成效及水土流失危害等。結合本地塊的實際情況,確定水土保持監測內容如下:
(1)擾動土地情況監測
在擾動土地方面,重點監測實際發生的永久占地情況等。
(2)水土流失情況
在水土流失狀況方面,重點監測實際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分布、土壤流失量及變化情況等。
(3)防治成效
在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方面,重點監測實際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臨時措施的位置、數量,以及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前后的防治效果對比情況等。
(4)水土流失危害
在水土流失危害方面,重點監測水土流失對主體工程、周邊重要設施等造成的影響及危害等。
6.2.2監測方法
水土保持監測主要采取遙感監測、實地調查、地面觀測、資料分析的方法,對地形、地貌、植被的擾動面積、擾動強度,項目占地面積、擾動地表面積等進行實地調查。
(1)遙感監測
根據用地實際情況,宜引入現代化遙感監測技術,通過視頻資料可清晰直觀反映出施工生產建設對土地擾動引發的水土流失情況。本地塊遙感監測建議采用包括無人機低空拍攝。
無人機低空拍攝:以無人駕駛飛機為空中平臺,以專用照相機、攝像機以及視頻無線傳輸技術獲取遙感信息,用計算機對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圖像。所采用的無人飛行器是通過無線電遙控設備或機載計算機程控系統進行操控的不載人飛行器。水土保持遙感監測工作應按資料準備、遙感影像選擇與預處理、解譯標志建立、信息提取、野外驗證、分析評價和成果資料管理等程序進行。遙感映像空間分辨率應不低于2.5m。
(2)實地調查
調查監測是指定期采取全區域調查的方式,通過現場實地勘測,采用GPS定位儀結合本地塊1:1000地形圖、照相機、標桿、尺子等工具,按不同工程擾動類型分類測定擾動面積。填表記錄每個分項工程區的基本特征(特別是開挖面坡長、坡度、巖石類型等)及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效果情況。
1)抽樣調查法
抽樣調查的特點首先是具有隨機性,其次是抽樣調查法可以在一定的精度條件下,保證實現最大的抽樣效果。根據用地特點,選擇隨機成數抽樣法用于建筑物工程區、道路及硬化工程區和綠化工程區等的水土保持監測。抽樣調查法監測內容包括調查擾動地面情況、破壞植被情況、植被恢復狀況等。
2)巡查法
巡查法指按時測量工程建設內容的擾動地表面積、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臨時堆土面積、植物措施面積等,可采用手持式GPS定位儀進行。
此外,對于地塊所在區域水土流失影響因子,建議和當地氣象、水利部門合作,以資料收集為主。在用地建設過程中,還要采用詢問法向周邊群眾咨詢,掌握本地塊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影響和危害情況。
(3)地面觀測
對水土流失量變化及水土流失程度變化采用地面觀測的方法進行。
1)水土流失量監測
①沉沙池觀測法:在沉沙池內安裝自計水位計、水樣采集、分析設備和烘干設備。主要觀測項目有雨量、水位和泥沙含量等。通過測量沉沙池的輸沙量和淤積量,推算匯流面積的施工期土壤侵蝕模數。
2)植被覆蓋率:采用測定典型樣方的方法進行監測。樣方面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草本樣方為1.0m×1.0m,每一樣方重復3次,記錄林草生長情況、成活率、植被恢復情況及植被覆蓋率。
3)防護措施效果及穩定性監測:采取實地定點測量法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規定進行測算:擾動土地面積及再利用情況、減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積治理情況、攔渣率、林草措施的覆蓋度等效益通過調查監測法進行。
6.3監測頻次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020〕161號),結合本地塊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塊水土保持監測頻次如下:
(1)地形地貌狀況整個監測期監測1次,地表物質在設計水平年各監測1次,氣象因子每月監測1次。
(2)擾動土地情況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
(3)水土流失狀況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發生強降水等情況后應及時加測。其中土壤流失量結合攔擋、排水等措施,設置必要的控制站,進行定量觀測。
(4)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應至少每季度監測1次,其中臨時措施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
(5)水土流失危害應結合上述監測內容一并開展。
6.4監測點位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 50433-2018)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水土保持監測點位布設應遵循代表性、方便性、少受干擾的原則。每個監測分區至少布設1個監測點位。
根據用地特點、施工布置情況,本方案初步選定5個監測點,詳見下表。
表6.4-1 水土保持監測點位一覽表
序號 監測分區 監測點位 監測點數量
1 建筑物工程區 建筑物工程區 1
2 道路硬化區 道路硬化區 1
3 綠化區 綠化區 1
4 施工生產區 施工生產區 1
5 臨時堆土區 臨時堆土區 1
6.5監測成果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51240-2018)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在監測過程中,定期整理監測資料并匯編成冊,編制監測季度報告表,并按期將水土保持監測季度報告表、中期監測成果和發生嚴重水土流失時的監測報告分別報送天津市水務局、土地受讓單位、工程設計單位,自覺接受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工程竣工后監測機構應及時提交監測總結報告,土地受讓單位把監測總結報告報送市水務局,監測報告能滿足水土保持專項驗收的要求,以作為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和水土保持專項驗收的依據。
本地塊相關的水土保持監測成果應包括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監測季度報告、水土保持監測總結報告、監測表格及相關的影像資料等。
(1)監測實施方案
為滿足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規范、系統的進行,保證監測結果的可靠性,在監測工作開展開始,應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及《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清單制”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估要點(試行)的通知》(津水綜〔2021〕22號)編制切實可行的《萬辛莊二期A地塊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中對監測項目建設內容充分分析,并結合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細化監測點設置,明確監測計劃,為實施監測奠定基礎。
(2)監測季度報告
用地建設監測期間,每個季度應單獨形成季度監測報表。季度監測報表應如實反映監測過程中該項目水土保持工作情況、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情況(質量、進度等)特別是因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及防治等建議。季度監測報表中應含擾動土地面積、植被壓占面積、水土保持工程進度、水土流失因子及流失量、水土流失災害、硬化面積、存在問題及建議等內容。
(3)監測總結報告
監測報告中必須具備防治責任范圍動態監測結果、臨時堆土動態監測結果、地表擾動面積動態監測結果、土壤流失量動態監測結果、各地表擾動類型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防治動態監測結果、防治目標計算評價結果等內容。報告章節包括監測依據、項目及項目區概況、監測設施布局、監測內容和方法、監測組織與質量保證、監測數據分析、監測結論與建議等。
(4)嚴重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報告
因降雨、大風、或人為因素發生嚴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的,應于事件發生后一周內報告有關情況。
(5)監測表格及相關的影像資料
作為監測成果報告的附表,如果數據記錄冊較多,又不能在監測報告書中全部列出,可以單獨成冊,作為報告的附件。影像資料客觀記錄了監測實施情況,為監測工作實施提供直觀依據。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020〕161號),監測單位應依據擾動土地情況、水土流失狀況、防治成效及水土流失危害等監測結果,對用地水土流失防治情況進行評價,在監測季報和總結報告中明確“綠黃紅”三色評價結論。
土地受讓單位要根據水土保持監測成果和三色評價結論,不斷優化水土保持設計,加強施工組織管理,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及時組織有關參建單位采取整改措施,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對監測總結報告三色評價結論為“紅”色的,務必整改措施到位并發揮效益后,方可通過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
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7.1編制原則及依據
7.1.1編制原則
(1)主體工程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資列入主體工程項目投資中,本方案不再重復計列;
(2)水土保持投資估算的價格水平年為2023年1月份。
7.1.2編制依據
(1)《關于頒發<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和定額>的通知》(水利部 水總〔2003〕67號);
(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2014年修訂);
(3)《關于印發<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中國人民銀行財綜〔2014〕8號);
(4)《水利部辦公廳關于調整水利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計算標準的通知》(辦財務函〔2019〕448號);
(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重新調整建設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稅率的通知》(建辦標函〔2019〕193號);
(6)《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標準的通知》(津發改價綜〔2020〕351號);
(7)《天津市財政局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有關問題的通知》(津財綜〔2021〕59號)。
7.2編制說明與估算成果
7.2.1費用構成
根據《水土保持工程投資概(估)算編制規定》(水利部水總[2003]67 號),水土保持投資概算劃分為:工程措施費、植物措施費、臨時工程費、水土保持獨立費用、預備費及水土保持補償費。其中水土保持獨立費用包括建設管理費、水土保持監理費、水土保持監測費、科研勘測設計費和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費等。
7.2.2人工單價
(1)本項目水土保持工程采用主體工程人工單價,人工費按11.4元/工時計列。
(2)材料單價
主要材料預算單價與主體工程相一致,與主體保持一致,當主體工程中沒有出現時,以《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的定價進行計算。
7.2.3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單價
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的編制依據、價格水平年、工程主要材料價格、機械臺時費、主要工程單價及單價中的有關費率與主體工程相一致(計算標準同主體工程)。主體工程概(估)算中未明確的,查當地造價信息確定,或參照相關行業標準。本概算涉及這些單價時參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機械臺時費用定額》計取。
(1)費用構成及計算方法
主體工程未明確的部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單價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計算,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稅金組成。
(2)工程單價費率
工程單價費率采用主體工程概估算費率,不足部分根據《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計取,見下表。
(3)擴大系數
工程措施和臨時措施單價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單價乘以10%擴大系數編制。
表7.2-1 投資估算費率表
項目 措施 計算基礎 費率(%)
其他直接費 工程措施 直接費 3
植物措施 直接費 2
現場經費 土石方 直接費 5
基礎處理工程 直接費 6
植物措施 直接費 4
間接費 土石方 直接工程費 5
基礎處理工程 直接工程費 6.5
植物措施 直接工程費 3.3
企業利潤 工程措施 直接工程費+間接費 7
林草措施 直接工程費+間接費 5
稅金 工程措施 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 9
植物措施 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 9
7.2.4水土保持工程估算編制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估算按照設計工程量乘以工程單價進行編制。
(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費有種苗費及種植費組成:
①種苗費:按照種苗估算價格乘以設計用量進行編制。
②種植費:設計工程量乘以植物措施單價進行編制。
(3)臨時施工工程
①臨時防護工程:建設期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的臨時防護措施,按設計方案的工程量乘以單價進行編制。
②其它臨時工程:按第一部分工程措施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投資和的2.0%編制。
(4)獨立費用
①建設管理費:根據《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按投資第一至第三部分之和的2%計取,與主體工程建設管理費合并使用。
②水土保持監理費: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與主體工程一并監理,根據實際情況,計列3.00萬元。
③科研勘測設計費:參照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10號),
結合實際情況,計取本方案編制費用,共計5萬元。
④水土保持監測費包括人工費、消耗性材料費、儀器設備折舊費。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本項目施工期配備監測員2人,自然恢復期配備監測員1人,本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總費用約為6萬元。
⑤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費:根據工程實際工作量結合市場行情計列,本項目按5萬元計取。
(5)預備費
預備費只包含基本預備費,按一至四部分合計(只計列方案新增部分)的6%計列,不計價差預備費。
(6)水土保持補償費
本項目水土保持補償費根據占地面積1.4元/m2收取,不足1m2按1m2計列。本次建設占地11880.07m2,共需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1.66萬元。
7.2.5水土保持總投資
本項目建設單位施工過程中采取了水保措施并已實施,包括建筑物區防塵網苫蓋;道路硬化區雨水排水工程、透水磚工程、車輛沖洗槽、臨時排水溝、臨時沉沙池、防塵網苫蓋;綠化區土地整治、種植土回填、綠化工程、防塵網苫蓋;施工生產區防塵網苫蓋,臨時堆土區防塵網苫蓋等。
工程水土保持總投資55.45萬元,其中主體已設的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投資32.45萬元,本方案新增估算投資23.00萬元。工程措施投資20.34萬元,植物措施投資11.90萬元,臨時措施投資2.38萬元,獨立費用19.04萬元(其中監理費3.00萬元,監測費6.00萬元),預備費1.27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0.52萬元。
表7.2-1 水土保持投資調查及估算表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建安工程費 植物措施費 獨立費用 主體已設 方案新增 合計(萬元)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1 建構筑物區
2 道路硬化區 20.42 20.42 20.42
3 綠化區 1.084 1.084 1.084
4 臨時堆土區
5 施工生產區
小計 21.504 21.504 21.504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1 建構筑物區
2 道路硬化區
3 綠化區 11.75 11.75
4 臨時堆土區
5 施工生產區
小計 11.75 11.75
第三部分:臨時措施
1 建構筑物區 1.5 1.5
2 道路硬化區 0.3 3.1 3.4
3 綠化區 1 1
4 臨時堆土區 0.5 0.5
5 施工生產區 2.5 2.5
小計 0.3 8.6 8.9
第四部分:獨立費用
1 建設管理費 0.84 0.84
2 水土保持監理費 3 3
3 水土保持監測費 6 6
4 科研勘測設計費 5 5
5 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費 5 5
小計 19.84 19.84
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計 21.504 19.84 33.554 8.6 61.994
預備費(6%) 0.516 0.516
水土保持補償費 1.66 1.66
水土保持總投資 10.776 64.17
表7.2-2 工程措施投資調查估算表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合計(萬元)
1 建構筑物區
2 道路硬化區 鋪裝透水磚 m2 222.74 400 8.9
雨水排水管網 m 160 720 11.52
3 綠化區 土地整治 m2 4700 2 0.94
種植土回填 m3 1200 1.2 0.144
4 臨時堆土區
5 施工生產區
合計 21.504
表7.2-3 植物措施投資調查估算表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合計(萬元)
1 建構筑物區
2 道路硬化區
3 綠化區 綠化工程 m2 4700 25 11.75
4 臨時堆土區
5 施工生產區
合計 11.75
表7.2-4 臨時措施投資調查估算表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合計(萬元)
1 建構筑物區 苫蓋 m2 3000 5 1.5
2 道路硬化區 苫蓋 m2 500 5 2.5
臨時排水溝 m 150 20 0.3
臨時沉砂池 座 1 3000 0.3
車輛沖洗槽 座 1 3000 0.3
3 綠化區 苫蓋 m2 2000 5 1
4 臨時堆土區 苫蓋 m2 1000 5 0.5
5 施工生產區 苫蓋 m2 500 5 2.5
合計 8.9
表7.2-5 獨立費用計算表
序號 費用名稱 計算公式 金額(萬元)
1 建設管理費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臨時工程)*2% 0.84
2 水土保持監理費 根據實際工程量計列 3
3 水土保持監測費 根據實際工程量計列 6
4 科研勘測設計費 根據實際工程量計列 5
5 竣工驗收費 根據實際工程量計列 5
合計 19.84
表7.2-6 水土保持補償費計算表
擾動面積(m2) 單價(元/m2) 總價(萬元)
11880 1.4 1.66
7.3效益分析
本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以減輕和控制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為目的,落實國家及地方有關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要求,通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實施,項目區內被破壞的水土保持設施將得到有效治理,可恢復項目區的植被,提高林草覆蓋率,防治產生新的水土流失,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使項目區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善和提高。
7.3.1生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水土流失治理達標面積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百分比。項目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造成水土流失的總面積為1.188hm2,針對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同區域都做了相應的水保措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積0.369hm2,項目水土流失治理度達99.73%,見下表。
表7.3-1 水土流失治理度分析表
防治分區 面積(hm2) 水土流失總治理度(%)
① ② ③ ④ ①-②-③
項目建設區 永久建構筑物面積 道路及硬化面積 水保措施面積 水土流失面積
建構筑物區 0.618 0.618 0.618 100
道路硬化區 0.1 0.1 0.1 100
綠化區 0.47 0.46 0.46
施工生產區 (0.09) (0.09) (0.09) (0.09) 100
臨時堆土區 (0.18) (0.18) (0.18) (0.18) 100
小計 1.188 0.1 0.46 1.178 99.2
(2)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容許土壤流失量與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之比。項目區容許土壤侵蝕模數200t/km2•a,治理后項目建設區土壤侵蝕模數達到18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為1.11。
(3)渣土防護率
渣土防護率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采取措施實際擋護的永久棄渣、臨時堆土數量占永久棄渣和臨時堆土總量的百分比。本工程無棄方,施工過程中對臨時堆土采取集中堆放,布置了覆蓋防護措施,渣土防護率達到99.3%,攔擋量為13900m3。
(4)表土保護率
表土保護率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保護的表土數量占可剝離表土總量的百分比。本項目不具備表土剝離條件,故表土保護率不涉及。
(5)林草植被恢復率
林草植被恢復率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林草類植被面積占可恢復林草植被面積的百分比。經統計,扣除建構筑物、道路路面及其它硬化地表占地面積外,項目區可恢復林草植被面積為0.47hm2,本工程實際林草植被建設面積約為0.46hm2,林草植被恢復率達97.9%。
(6)林草覆蓋率
林草覆蓋率為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林草類植被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比。工程征占地范圍面積為1.188hm2,采取的植物措施面積為0.46hm2,林草覆蓋率按本項目總占地計算為38.7%。
綜上所述,本項目施工過程中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以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量,維護項目建設區生態環境,詳見下表。
表7.3-2 項目建設區水土保持目標實現情況統計表
序號 評估指標 標準值 計算依據 單位 數量 計算結果 評價結果
1 水土流失治理度(%) 95 水土流失治理達標面積 hm2 1.178 99.2 達標
水土流失總面積 hm2 1.188
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1 侵蝕模數容許值 t/km2•a 200 1.11 達標
侵蝕模數達到值 t/km2•a 180
3 渣土防護率(%) 98 實際擋護的永久棄渣及臨時堆土數量 m3 13900 99.3 達標
永久棄渣及臨時堆土總量 m3 14000
4 表土保護率(%) / 保護的表土數量 ×104m3 / / 不涉及
可剝離表土總量 ×104m3 /
5 林草植被恢復率(%) 97 林草類植被面積 hm2 0.46 97.9 達標
可恢復林草植被面積 hm2 0.47
6 林草覆蓋率(%) 27 林草類植被面積 hm2 0.46 38.7 達標
總面積(按本項目總占地計算) hm2 1.188
通過對以上各效益分析,通過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本工程水土流失面積1.188hm2,可治理水土流失達標面積為1.188hm2,林草植被面積0.47hm2。經計算建設區內水土流失治理度為100%,水土流失控制比為1,渣土防護率100%,表土保護率100%,林草植被恢復率為100%,林草覆蓋率39.6%,水土保持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目標值(修正后),工程總體水土保持效果明顯,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7.3.2社會效益
通過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形成一定的生態景觀,減少因工程建設對該區域及周邊地區的影響,不僅保障了本項目施工的安全運行,保護項目建設區的生態環境,并且通過對整個項目建設區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減輕自然災害
隨著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不但能保證施工產生的水土得到有效攔截,工程區原地貌也將被適當改變。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各施工區水土流失的治理,可減輕自然災害,促進工程的安全運行。
(2)改善項目建設區周邊環境
水土保持措施特別是植物措施的有效實施,可大大改善項目建設區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減少因工程建設對工程區域及周邊地區的影響。
8.水土保持管理
為了全面落實本水土保持方案,確保本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按計劃實施,使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及時得到治理,恢復植被,維護工程建設運行安全,工程建設單位應在領導、技術及資金上予以保證,并在項目區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的積極配合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確保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發揮實效。
8.1組織管理
水土保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為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少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領導協調組織、專職機構,真正把水土保持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8.1.1組織機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方案報行政審批部門批準后,建設單位應成立專門的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管理機構,并設專人負責水土保持工作,協調好水土保持方案與主體工程的關系,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開展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檢查,全力保證該項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按年度、按計劃進行,并主動與當地行政審批部門及流域行政主管機構密切配合,自覺接受地方水務局的監督檢查。
機構的主要職責為:
(1)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確保水土保持工程安全,充分發揮水土保持措施的各項效益。
(2)工程施工期間,建設單位認真負責與設計、施工單位保持聯系,協調好水土保持方案與主體工程的關系,確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正常開展和順利進行,并按主體工程建設進度完成水土保持方案設計的各項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3)深入工程現場進行檢查,掌握工程施工和運行期間的水土流失狀況及其防治措施落實狀況,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4)建立、健全各項檔案,積累、分析整編資料,為水土保持工程設施驗收提供相關資料。
8.1.2管理措施
(1)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應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工作,使工程實施真正依照水土保持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最終達到上至領導、下至參與建設的每一位建設者,都能自覺自愿地做好本項目的水土保持工作。
(2)制定詳細的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進度,加強計劃管理,以確保各項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施工,投產使用。
(3)根據“誰開發利用資源誰負責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和補償”的原則,工程水土保持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列入工程投資估算,資金安排按年度實施計劃落實,做到專人負責,??顚S?,使各項水土保持措施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4)專項管理,加強財務檢查和審計工作,做到??顚S?,嚴禁挪用和擠占。
8.2后續設計
生產建設單位應當依據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與主體工程同步開展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按程序與主體工程設計一并報經有關部門審核,作為水土保持措施實施的依據。在本項目建設中應按批復的防治措施和投資估算納入主體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及投資預算中,編制單冊或形成專章,以便落實方案確定的防治措施和投資,保證水土保持措施能按設計順利實施,按有關規定實施驗收。
如遇主體工程變更,則相應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工程設計需進行變更設計,并按規定報行政審批部門報審批準,并報行政審批部門備案。
8.3水土保持監測
本地塊在整個建設期內必須全程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土地受讓單位可自行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或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監測能力的機構進行。
承擔水土保持監測的單位應按《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51240-2018)編制詳盡監測實施方案,對項目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的產生部位及危害進行監測,同時對方案的實施過程及實施后水土流失量的變化和水土保持效果進行跟蹤調查和監測,將出現的問題及時向市水務局匯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監測單位應定期向市水務局報告監測成果,于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提交監測季報,項目結束時完成客觀、詳盡的水土保持監測報告,作為本水土保持方案分析評估和驗收達標的重要依據。水土保持竣工驗收時需提交水土保持監測報告、臨時點位和影像資料。
8.4水土保持監理
水土保持監理是落實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措施,通過水土保持監理可以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質量保證,確保達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標,同時為水土保持竣工驗收工作奠定基礎。
根據本項目水土保持建設規模較小的實際,水土保持工程監理由主體工程監理單位承擔,對施工單位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旁站、平行檢測、巡查和指令文件等監理方式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監理工程建設的各項施工活動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與工程建設同步實施、同時投產使用、同時驗收等,提出要求限期完成的有關水土保持工作。
8.5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
開發建設工程完工后,根據《水利部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得通知》(水?!?017〕365號)及《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水?!?019〕160號),項目主體工程投入運行前,建設單位應向水保方案審批單位報備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材料。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應當提交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鑒定書,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組中應當有至少一名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土保持方案專家庫專家。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合格后,主體工程才能有效運行。
8.6水土保持監管
(1)市水務局主要負責地塊水土保持監管;
(2)下一階段,根據地塊已批復的審查意見,出讓方將審查意見提供給土地受讓單位,土地受讓單位根據審查意見到天津市行政審批局辦理水土保持方案批復;
(3)地塊開工前,土地受讓單位按照法律法規一次性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4)建設過程中,及時向天津市水務局報告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情況,接受并配合做好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監測、監理能力的機構隨主體工程進度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監理工作。
(5)地塊擬建地塊完工后,按照自主驗收要求,完成水土保持驗收,并向市水務局報備驗收材料。
公司于2005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在2007年被天津市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目前為止,企業已獲授權專利29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2012年公司成為全國首批“新三板”掛牌公司之一,證券代碼“430142”。
留言板
版權所有 ? 2019 天津銳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天津 津ICP備05011969號
津公網安備 12019202000503號